台湾第一个网络原生服饰品牌lativ。去年营收近60亿元

2020-02-06 01:23上一篇:谁知道横岗到潮阳关埠搬家时家具如何拆装? |下一篇:鹏发物流进一步建立亚洲区间绵密的航运服务网络

亚洲第一大平价服饰巨擘优衣库(Uniqlo)不曾预料,就在桃园八德市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镇,一个来自印尼山口洋市的小伙子,拚了命地模仿它。


7年前,不懂成衣的张伟强夫妻攒了1000万台币,创立台湾第一个网络原生服饰品牌lativ。去年营收近60亿元。


质量来自专注


创业前,他先上网查阅Hang Ten、佐丹奴、优衣库财报,发现Hang Ten一年在台湾可以做到45亿台币,佐丹奴可以做到35亿台币。再上网查优衣库财报,一看,茅塞顿开。


「Uniqlo已经证明了啊,它一年可以做2000多亿台币,那我们为什么要去学Zara,一年做2万多款,把整个公司搞得鸡飞狗跳?搞死自己?」他自问。


每年夏季,lativ推出1000款T恤。但因为有500款是授权图案T恤,严谨一算,其实只有501款,比起快速时尚的品牌,动辄一季5000款,lativ库存相对容易调控。


时尚万变,张伟强却坚持lativ商品8成要做基本款。也曾有员工质疑他,不怕消费者变心吗?消费者买来买去,会只在lativ网站买polo衫?


数字会说话。捡货区一片面板上的网站分析工具Google Analytics实时显示,这一秒,造访lativ网站的回访客人比例,《天下》上午10点采访时,并非上网购物高峰时段,仍有1400多位活跃访客,高达76%是回访客人。


「人喔,衣服买来买去,都是那几样,」张伟强笃定回答。


因为专注,张伟强得以追求质量,讲究细节。


「lativ对质量要求很高,」大洋羽毛经理杨诗涵评价,虽然大洋也接Nautica、Columbia订单,但lativ对消费者反应最敏感,对做工要求最细。比方说,消费者要求更防水,lativ就要求大洋羽毛和上游布料厂研究,在布料定型整理最后阶段加强铁氟龙,3周内,将新布料给lativ测试。


「远距」看穿中国梦


因为无法独资经营,他不去对岸开设网站。但,自去年6月开始,中国大陆客人可以在lativ网站下单,自费物流。张伟强这样「远距」经营,还没砸一分一毫广告费用,中国大陆一个月就冲上1000万台币营收。


「我去广东设点,快递去上海,跟我从台湾快递去上海,是一样的。更何况,台湾品牌还可以加分,」张伟强很坦白。


三分之一净利给员工


lativ以优衣库为师,商品定价只要优衣库一半,虽然营收只有优衣库2%,净利率却比优衣库多3个百分点。


「我100块里有12块是管销费用,但Uniqlo有40到45块是管销费用,」张伟强算盘打得精,「我只要慢慢做,60亿元可以赚6亿元,2亿元分给200位员工,这样很不错啦!我也不急。」


lativ物流中心里包货、捡货的基层员工,平均年终8至16个月,算起来月薪有5万台币以上,小主管年薪更是破百万。2011年,lativ全公司60人到马尔地夫员工旅游,住W饭店,包5架水上飞机。


「如果我每年净利是6块钱,那我的想法是这样:这个6块钱,2块钱分给员工;2块钱我们留着嘛,保留盈余;2块钱投资未来,我们还要扩建,」张伟强透露。


企业小而美,才是他眼中最美的风景。「选择不做什么,比做什么重要,」39岁的张伟强笑着说。


MIT风暴后的新挑战


经过媒体「MIT(台湾制造)风暴」后,纺织业界对lativ已有新的期待。


「不要矫枉过正,不要砍价砍太凶,要让所有跟你一起成长的上下游一起升级,」台湾区制衣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黄华德期许lativ,要做台湾60年纺织产业的新生朝阳。


凭着敏锐的创业家本能、跌跤再起的韧性,张伟强在电子商务的丛林,专注经营单一商品的单一网站。不靠中国大陆、不靠创投、不靠政策优惠,打拚出属于自己和员工的一片天地。

  • 电话咨询
  • 服务项目
  • 联系我们